<menuitem id="5ke4h"><dfn id="5ke4h"></dfn></menuitem>
    <track id="5ke4h"></track>
    <track id="5ke4h"><div id="5ke4h"><td id="5ke4h"></td></div></track>
  1. <track id="5ke4h"></track>
    <track id="5ke4h"><div id="5ke4h"></div></track>
    <bdo id="5ke4h"><optgroup id="5ke4h"><dd id="5ke4h"></dd></optgroup></bdo>

  2. QC 和 PD:關于你所不知道的快充

    發布時間:2019-12-09

    當我們使用支持 PD 或者 QC 快充協議的電源適配器給數碼設備充電時,你可能并不會意識到,快充標準經歷了怎樣的漫長進化之路。

    運算性能和提升和電池技術的停滯之間的矛盾早就了數碼產品用戶(尤其是智能手機用戶)對快速充電和無線充電的原始需求,前者可以縮短充電時間,后者可以利用碎片化時間為手機補充電量??斐浜蜔o線充電都可以提高充電效率,但是一直以來,Qi 在無線充電標準上一家獨大,但是快充標準卻很難有統一。

    在所有的快充標準中,高通 QC 是最早形成、同樣也是影響力最大的第三方快充協議。

    高通是最先注意到智能手機潛在的快充需求的廠商之一。借用驍龍 SoC 的先發優勢,從 2013 年開始高通推出并逐步完善了 QC 快充協議,成為了如今快充領域不能被忽視的玩家之一。

    在 2012 年 1 月完成對 Summit Microelectronics 的收購之后,高通于 2013 年推出了第一版 QC 快充協議——QC 1.0。在 QC 快充最原始的 1.0 階段,高通的快充方案也顯得簡單粗放:直接使用 5V 2A 的 10W 充電功率。

    通常而言,USB-IF(USB Implementers Forum,非盈利 USB 標準制訂組織)發布的 USB-DCP 協議?規定的 Micro-USB 接口的輸入電流為 1.5A,而不是高通推出的 QC 1.0 快充標準的 2A。當時 Android 機型普遍配備的 5 針 Micro-USB 的電流傳輸極限是 2A,而業界的共識是預留一定的余量以確保充電安全,所以絕大部分機型的正常充電電流為 1.5A,充電功率為 7.5W(5V 1.5A)。而 QC 1.0 僅僅是簡單地將充電電流提升到 2A,就將智能手機的充電效率在 7.5W 的基礎上提升了 1/3。

    隨著智能手機對快充需求的進一步膨脹,QC 1.0 在 2014 年迎來了升級。

    Micro-USB 的 2A 電流傳輸上限限制意味著高通無法再通過提高電流實現更高功率充電,于是,高通轉而尋求通過提高輸入電壓來提供充電功率 ※。QC 2.0 將手機的輸入電壓增加到 4 檔,除了 5V 的標準電壓之外,還增加了 9V、12V、20V 三擋快充電壓,依然使用 Micro-USB 的 2A 上限電流,最大的充電功率理論上可以達到 40W。

    QC 2.0 必須使用專用的充電適配器,但是為了保證適配器向下支持 5V 設備,高通在 QC 2.0 協議中引入了握手協議。QC 2.0 的握手協議通過 Micro-USB / USB-A / USB-C 接口的 DP(D+,Digital Positive)和 DM(D-,Digital Minus)兩腳數據端子通信,智能手機主動向 QC2.0 充電器申請高電壓輸入,在經過確認之后能夠將最大充電電壓提高到 20V。

    必須使用專用充電器的 QC2.0 成為了上游和代工行業的救命稻草,自此快充行業開始了爆發式的增長。

    ※ OPPO 在 Find 7 中采用的 VOOC 閃充實際上是改造了 Micro-USB 接口,將 Pin 增加到了 7 針,額外的兩根接觸針用于傳輸電流。所以,Find 7 必須專用的 VOOC 閃充充電器和充電線。

    雖然充電功率從 QC 1.0 的 10W 急速飆升到 40W,但是 QC 2.0 實際上依然非常原始。

    由于手機內部的鋰離子電池實際可接受的充電電壓為 4.35V(少部分手機的鋰離子電池充電電壓為 4.2V 和 4.4V),所以實際上,無論手機 USB 接口的輸入電壓是 5V 還是 20V,手機內部必須配備降壓電路將輸入電壓降至 4.35V。但是 20V 電壓在手機內部完成 4.35V 的降壓轉換會產生大量的熱量,造成手機充電溫度過高,極易發生燃爆風險。

    所以,在 2015 年高通發布了更成熟的 QC 3.0 協議。

    QC 3.0 協議中,高通采用了 INOV 電壓管理算法和機制(Intelligent Negotiation for Optimum Voltage,最佳電壓智能協商),從 3.6V 起步,結合實時的電壓、電流、電池溫度,INOV 可以保持與充電適配器的通信,以 200mV 的調幅步進自適應增降電壓,自動實現最佳充電功率的傳輸。

    在已現雛形的 QC 3.0 的基礎上,高通于 2016 年 11 月發布了 QC 4.0,并僅僅于 7 個月之后的 2017 年 6 月快速更新到了 QC 4+。

    先行發布的 QC4.0 采用了更精細的 INOV 機制,調幅步進從 QC3.0 的 200mV 調整為 20mV,而且支持 Dual Charge 技術,充電速度提升 20%,充電效率提升 30%。劃重點的是,QC 4.0 開始支持 USB-C 接口和 USB PD 協議。

    緊隨 QC 4.0 升級的 QC 4+ 協議進行了更大大幅更新,包括:

    • Dual Charge:支持額外一顆電源管理芯片,充電電壓轉換效率更高、充電速度更快
    • 智能熱量平衡:優化 Dual Charge,自動分配電流路徑,優化電量輸送
    • 高級安全功能:同時監控設備適配器和端口的溫度,防止線路過熱、短路,避免損壞 USB-C 接口

    至此,QC 發展到了現今的成熟階段。而在 QC 發展的過程中,PD 協議同樣在逐步完善。

    早在 2012 年 7 月,USB-IF 就已經發布了基于當時普遍存在的 USB-A 和 USB-B 接口的 USB PD(USB Power Delivery)1.0 供電規范,描繪了 USB 3.0 和 USB 2.0 接口最高可達 100W 供電能力的美好想象,但是直到 USB-C 接口的出現,這一想象才開始成為現實。

    在高通 QC 2.0 版本發布的 2014 年,USB-IF 同時發布了 PD 2.0 協議以及其載體——USB Type-C 1.0 接口標準。與 Micro-USB 相比,USB-C(USB Type-C)接口最大支持 20V 5A 的電力傳輸,天然更適合快充。但是由于此時 USB-C 接口并非智能手機主流接口,所以高通 QC 協議為首的第三方快充協議依然是市場主流。甚至在 2017 年 2 月 USB-IF 發布基于 PD 2.0 協議優化的 PD 3.0 協議時,各種第三方快充協議占地稱王的局面也沒有明顯改善。

    直到 2017 年 5 月 USB-IF 推出 USB PD 3.0 協議的 PPS(Programmable Power Supply,可編程電源供應)規范,才最終標志了快充標準的最終統一。

    在 PPS 規范加入了對高壓低電流和低壓高電流兩種快充方式的支持,同時學習 QC 4+ 的 INOV 引入了 20mV 調幅步進自適應調整電壓的機制。不過這并非 PPS 的全部,PPS 規范中影響最大的一點是,USB-IF 利用自己規則制定者的身份,強行定義了 USB 接口不允許以 USB PD 以外的協議實現電壓調整,但是同時,USB-IF 允許第三方快充協議通過兼容 USB PD 的方式繼續存在。這一殺手锏意味著的 USB-IF 只給了第三方快充協議兩個選擇:死亡,或者被收編。

    快充的充電階段可以分為恒定電流預充電(小電流)、恒定電流快速充電(大電流)、恒定電壓充電(電流由大變小直至充電完成),無論是高壓低電流(QC 屬于此類)抑或是低壓高電流,都必然需要經由 USB-C 接口調整電源適配器的輸入電壓。所以,PPS 規范宣布禁用非兼容 PD 協議的第三方快充協議調整 USB 電壓的權限,無疑是對高通們的最終通牒。

    但是 USB-IF 并未堵死所有第三方快充協議的活路,只要承認 USB PD 的「法幣」地位、接受被收編,第三方快充協議依然可以在自己的小王國里仿照蘋果 MFi 向配件廠商(或者說用戶?)收取授權費。

    服務熱線:18127096820 陳先生

    業務熱線:13480801421 李先生

    關于我們
    公司簡介
    工廠實景
    組織機構
    產品證書
    研發實力
    生產能力
    產品中心
    并離網解決方案
    便攜儲能
    光伏MPPT控制系統
    新聞資訊
    公司新聞
    展會信息
    行業資訊
    競爭優勢
    科技創新
    智慧制造
    品質保證
    合作伙伴
    人才招聘
    人才理念
    招聘職位
    聯系我們
    聯系方式
    在線留言

    粵公網安備 44030702001850號